-營養補給-

異位性皮膚炎什麼情況要用乳液、乳液的選擇要點?凡士林、藥膏挑選一次看!

  • 2024/05/20   作者-蘇妍臣營養師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但其影響卻不僅僅止於患者自身,更會波及親子關係。首先,患者常需面對搔癢、發紅等不適,影響心情和睡眠品質,使得親子間的情緒互動受到影響。其次,治療費用和時間成本可能加重家庭經濟負擔,引發壓力和焦慮。 因此,異位性皮膚炎除了對患者自身健康造成困擾外,也需家庭成員間的理解和支持,以共同面對這一挑戰。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但其影響卻不僅僅止於患者自身,更會波及親子關係。首先,患者常需面對搔癢、發紅等不適,影響心情和睡眠品質,使得親子間的情緒互動受到影響。其次,治療費用和時間成本可能加重家庭經濟負擔,引發壓力和焦慮。

因此,異位性皮膚炎除了對患者自身健康造成困擾外,也需家庭成員間的理解和支持,以共同面對這一挑戰。

異位性皮膚炎原因與症狀
兒童有60%的異位性皮膚炎問題發生在出生後第一年,近85%的兒童會在五歲前發病,皮膚乾燥和嚴重搔癢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
 

依照年齡區分症狀表現

嬰兒和幼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


在嬰兒和幼兒(零到兩歲)中,異位性皮膚炎通常表現為伸肌表面和臉頰或頭皮上的瘙癢、紅色、鱗狀和結痂病變。急性期皮膚可能出現水皰,嚴重時可出現漿液性滲出物及結痂。

 

年齡較大的兒童和青少年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

在年齡較大的兒童和青少年(2 16 歲)中,異位性皮膚炎的滲出液較少,轉變為一塊一塊的苔蘚型斑塊,尤其是肘前窩和膕窩、手腕、腳踝和手掌的。頸部兩側可能出現網狀色素沉著,又名「特應性髒頸」。

 

依照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程分類

異位性皮膚炎急性期症狀:

劇烈搔癢、紅斑丘疹和水皰,伴隨滲出和結痂
 

異位性皮膚炎亞急性或慢性期症狀:

乾燥、鱗狀或脫落的紅斑丘疹,慢性抓傷(苔蘚化)和龜裂可能會導致皮膚增厚。

 

異位性皮膚炎舒緩方式

潤膚劑和保濕劑 

皮膚保濕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照護方式中最為關鍵也最重要的一環。為了保持皮膚水分,每天至少應使用潤膚劑兩次,最好是在沐浴或洗手後、皮膚尚未乾燥時時立即使用。

凡士林

凡士林通常為首選。

原因在於含水量低,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選擇的保濕成份,應為含水量愈低或含水量為趨之於零的軟膏尤佳,以更好地預防乾燥症。

若是感到油膩不適。潤膚霜、乳液或油(例如紅花油、向日葵油或椰子油)也可以作為這些患者的替代品。但也要注意的是,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一些不太常見的潤膚成份可能會增加毛囊炎的風險。

乳液

如果沒有使用凡士林,其實所有的保濕劑都可以減輕濕疹的嚴重程度和搔癢,減少濕疹的發作,並減少對外用皮質類固醇的需求。

乳液的建議成份-

甘草次酸(一種天然抗炎劑)減輕濕疹嚴重達四倍,除此之外,像是尿素、甘油等成份,都可以讓不適的皮膚獲得改善。

應注意的是,需避免使用芳香潤膚劑或潛在致敏劑的潤膚劑(例如,依蘭和茶樹油等植物精油)。

研究表明,即使標榜為「低過敏性」的潤膚劑可能含有強效致敏劑。無香料標籤表示產品中未使用香料材料或掩蓋氣味,但仍有可能含有中和或掩蓋其他成分氣味的化學物質。

所以,若是想購買乳液,應確實閱讀產品成份內容。
 

沐浴乳

許多沐浴潤膚添加劑(例如液體石蠟、含或不含乳化劑的油、膠體燕麥)被廣泛用於改善皮膚保濕。但大型的隨機試驗卻發現,特別潤膚成份的沐浴乳並沒有額外好處。

除此之外,保濕性強的沐浴添加劑都會增加在沐浴時滑倒的風險,從而增加對嬰幼兒的潛在危險。
 

稀釋漂白浴

在整個浴缸(150公升中的溫水中添加120 mL 6% 漂白水;或在4公升溫水中加入5ml的漂白水)已被廣泛建議作為異位性皮膚炎的輔助治療,以減少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皮膚負荷並改善症狀。
有趣的是,稀釋的漂白浴有效的原因並不是抗菌,而是直接對皮膚產生抗發炎的作用。


 

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介紹

外用皮質類固醇

外用皮質類固醇和塗抹潤膚劑是輕到中度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治療方法。
無論疾病嚴重程度如何,潤膚劑都應該每天多次使用,因為它們可以舒緩皮膚並減少對局部皮質類固醇的需求。潤膚劑可以在局部皮質類固醇之前或之後使用

 

外用皮質類固醇效力和配方的選擇

外用皮質類固醇藥效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年齡、涉及的身體部位和皮膚發炎程度而定。
 

藥物型態的選擇

  1. 軟膏比乳膏更有效,也更能潤膚。
  2. 乳霜配方比軟膏含有更多的添加劑,並且更容易灼傷或刺痛。
  3. 油感藥劑則是更容易塗抹,適用於頭皮或大面積的身體表面積。
 

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選擇

輕度異位性皮膚炎

使用低效的外用皮質類固醇軟膏(如,地奈德0.05%,氫化可的松2.5%)每天一次到兩次,直到緩解後的三到五天或最多兩週。
待療程結束,僅使用潤膚劑進行維持治療通常就足夠了。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建議使用中效至高效力外用皮質類固醇(如糠酸莫米松0.1%氟輕鬆0.025%曲安西龍0.1%)。
急性發作的患者,可以使用高效外用皮質類固醇長達兩週,然後更換為低效外用類固醇製劑、非類固醇藥物或主動治療以維持控制。


 

臉部和皮膚褶皺需注意藥物使用

臉部和皮膚皺褶是皮質類固醇使用後皮膚萎縮風險較高的區域。所以初始治療應從低效類固醇(例如阿氯米松0.05%地奈德0.05%軟膏)。
一般來說,應避免在皮膚皺摺和臉部使用高效的外用皮質類固醇。但在急性發作期,短期(約四至五天內)使用中效至高效皮質類固醇可能會治療效果會更好,之後患者可以改用效力較低的製劑。


異位性皮膚炎的飲食禁忌

食物過敏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情況並不常見。
雖然約50%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對一種或多種食物過敏原(特別是牛奶、雞蛋、小麥和花生)過敏,同時皮膚點刺試驗或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 (IgE) 呈陽性,但在臨床上,食物過敏與異位性皮膚炎病程無關。
因此,若是沒有特別檢測而直接進行飲食型態限制,像是不吃牛奶和雞蛋等,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改善或預防並沒有幫助。過於限制幼兒飲食甚至可能會導致體重、身高、頭圍和年齡體重指數的 Z 分數降低。

 

異位性皮膚炎的膳食補充劑與保健食品

膳食補充劑與保健食品,包括維生素、魚油和植物來源的必需脂肪酸,似乎對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沒有太多改善的空間。
目前臨床研究發現,可能可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飲食,如足量的蔬菜水果攝取、補充含有鼠李糖乳桿菌乳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發酵乳桿菌、清酒乳桿菌、植物乳桿菌、唾液乳桿菌、益生元、合生元(益生元和益生菌的組合)、維生素D等,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緩解可能都有好處。

 

營養師結論與建議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炎症,常見於嬰幼兒及兒童。在治療過程中,如何保濕是重要的照護方式。包括平日的凡士林及乳液選擇、生活及沐浴習慣等,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健康都至關重要。